一、传播的特性及本质1.形态多样性根据使用符号的不同,传播有各种形态或类型: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等。这体现出传播形态的多样性。2.时空遍布性传播是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活动。从时间上看,传播从古到今,纵贯整个人类历史;从空间上看,传播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横跨整个人类社会。这就是传播的另一个特性:
一、哲理性散文侧重于寓情于理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不同于单纯的论说文,哲理性散文在议论说理时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很好地将抽象的道理与生动的情感结合一起,产生一种理趣之美。如英国作家培根、法国作家蒙田、我国作家钱钟书均是哲理性散文家的代表。当然,还有一些散文,将记人叙事、景物描绘与人生感悟
一、张力是指诗歌当中由词的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所产生的相互牵制、相互依托的关系,诗歌的张力便来自于词的全部外延与内涵所表现的各种意义的统一。诗歌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字面意思与隐喻意义这两种因素要同时存在并处于张力的状态。如卞之琳的《断章》:全诗从字面意义描写出的生活场景,到延伸出有关情感
一、如何激发诗歌的想象与灵感诗歌的想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强烈的情感性,如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里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二是要有自由的联想能力,运用无逻辑、跳跃、组合变形、夸张、幻化等思维手段来达成想象的可能。灵感是来自于后天的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
一、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二、民事责任的特征1.民事责任以民事义务为基础,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2.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人的权利为目的。3.民事责任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4.民事责任是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三、宣告失踪宣告失踪: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意义1.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2.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即民事法律关系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3.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包括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二、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相对于遗嘱继承而言的,是指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继承的先后顺序、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以及遗产的
一、广泛收集材料广泛全面地收集与写作对象有关的材料,是文学评论写作前的另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撰写作品论前,要注意收集作品作者的情况、作品创作背景、相关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有关评价等。撰写作家论前,要注意收集所写作家的各种情况。作家的家世,生活经历,学习经历,爱好交游,思想状况,作家所处时代社会的特点,思想
一、对文学创作的归纳总结对某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情况加以归纳总结,指出其特点和规律,肯定成就,发现问题,展望未来,是文学评论常见的选题。例如,谢冕《一个世纪的背影——中国新诗1977—2000》,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诗创作,描述了新诗发展的艰难历程,肯定了新诗创作的成就,也表示了对新诗未来的担忧。二、选
一、新文学现象新作品、新作家、新流派、新理论、新动向及新潮流,尤其是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文学现象,是文学评论最常关注的论题。例如,上世纪80年代,莫言以先锋姿态闪现文坛,季红真立即以《忧郁的土地,不屈的精魂——莫言散论之一》—文,对莫言小说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评说。文章分析了莫言作品
与论文式文学评论相对,还有一批形式风格十分不同的文体,本书为叙述方便姑且用随笔体文学评论统称之。它们包括随笔、序跋、书评、书信、对话等。这些文体的共同特征是内容生动有趣,形式自由活泼,主观色彩、感情色彩较浓,语言或诙谐俏皮,或激情四射。论述常以小见大,举重若轻,形象生动,活泼风趣,知识性、趣味性、思
一、文学现象论现象论,主要指对于新流派、新动向、新趋势或热点争鸣问题等的分析评论。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诗潮“朦胧诗”,一些思想僵化的评论者对其上纲上线,大加挞伐。著名学者、评论家谢冕勇敢地挺身而出,冒着挨批判的风险,撰写《在新的崛起面前》,公开支持“朦胧诗”。文章肯定“朦胧诗”最初
一、结论的撰写结论,也可写作“结语”等。结论的篇幅通常和绪论差不多,也可以略短一些,但一般不可太长,太长的结尾会给人拖泥带水的感觉,而简洁有力、意味深长的结尾往往是短小精悍的。最常见的结论由单自然段或多自然段构成。有时也可由单独列为文章末节的段落构成。结论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总结概括全文的基本
一、界定研究对象例如,严家炎《论京派小说的风貌和特征》绪论:这里说的京派小说,既不是后来人们所称的“京味小说”,也不是一种单纯的地域性的概念。它是指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三十年代继续活动于北平的作家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全文绪论,从关键词“京派小说”释疑开始,首先界定了文章的研究对象,
一、点名文章主旨例如,温儒敏《〈围城〉的三层意蕴》绪论:钱钟书的《围城》是意蕴丰厚的长篇小说。其所表现的生活内涵,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及其独特构筑的“艺术世界”,并不是读者所能一目了然的,需要反复琢磨,深入体味……其丰厚的意蕴,须用“剥竹笋”的读法,一层一层深入探究。我看起码有这么三个层面。本绪论
一、质疑颠覆质疑颠覆,是指对原有学术观点,甚至是权威认识的质疑反思,甚至是否定颠覆。有些学术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材料、新理论、新方法的出现,会出现与此前完全不同的新认识,甚至是颠覆性的新认识,这类选题的极致即所谓“翻案文章”。完善发展与质疑颠覆都源自人的认识的发展变化,不过完善发展侧重从正面补
一、填补空白填补空白,即填补学术空白,这是指前人鲜有涉及或从未涉及的问题。这类选题学术意义和创新机会都比较大,但是由于前人涉猎较少,可供参考的材料不多,研究写作的难度一般比较大。例如,“通感”是诗文描写的重要手法,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被研究者忽略,直到钱钟书的《通感》首次提出这个现象,并用古今中外文
一、意见《条例》规定: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是党政机关法定公文中的新兴文种,在机关工作中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体现出党政机构的民主作风。意见可以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可见意见作为法定文种在使用上的平等性、多用性。作为上行文,意见可以针对某一重要问题或某一方面的工作提出建
一、决定《条例》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决策和安排的指挥性公文。任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可以在职权范围内使用决定,但使用决定处理的事项对于本机关、单位都是相当重要的,应由领导集体
一、确定方法研究语言文学现象,撰写相关学术论文,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方法。不同的理论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研究成果,而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运用,总会为学术领域带来创新和惊喜。汉语语言理论方法丰富,既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传统理论方法,又有历史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
一、综合归纳综合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类文章,也是很常见的一类学术论文。综述有助于梳理对某问题的研究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例如,张中宇《〈长恨歌〉主题研究综论》系统收集归纳了自《长恨歌》问世以来的各种评论,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摸清了《长恨歌》主题研究的基本情况,是深入研究、撰写《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