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即讲求实际、实事求是,这是学术思考的重要品格,又是学术思考求真的结果。务实是一种崇高美德。东汉思想家王符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学术思考的目的在于求真,这就必须在进行思考时始终秉持务实精神,拒绝空谈,排斥虚妄,抛弃华而不实,杜绝弄虚作假。
在进行学术思考以及学术写作时,一定要坚持严谨精神。对于所涉及的事实要核对清楚,真实可靠。各种引文要准确无误,引用别人观点成果,要在文中注明,不掠人之美。提出观点,质疑谬误,要言之有据。
在进行学术思考以及学术写作时,一定要有专注精神。学术思考一定要有这种专注精神,抓住一个问题,不断深入钻研,不断发掘拷问,不能见异思迁,不能知难而退,才可能取得一定成就。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以“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自勉,即是强调学术思考以及学术写作既要专注坚韧,又要严谨求实。司马迁撰写《史记》,广泛收集史料资料,认真实地调查,仔细核对,专心撰写,前后用去15年,才最终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家绝唱。
陈寅恪晚年,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仅靠口授,历时10年,完成80万字的历史名著《柳如是别传》。钱钟书写《管锥编》,笔耕不辍,历时10年,引述了四千多位作者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材料,终于写成这部130余万字的比较文化学术名著。
学术思考一定要有理性精神。进行学术思考时,应该头脑客观冷静,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不情绪化;应该独立思考,不跟风,不人云亦云;应该重视证据,推理合乎逻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术思考的准确、客观、科学。
例如,上世纪80年代,学界虽然开始重估沈从文作品,但仍受传统思维定式束缚,认为沈从文“往往孤立地描写人物,而不是把人物放到社会矛盾中加以刻画,时代色彩淡薄,对各种人物形象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挖掘不深。”而著名学者严家炎理性思考,不随流俗,在《论京派小说的风貌和特征》中指出沈从文的基本特征在于运用抒情写意的浪漫手法,赞美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给予沈从文作品应有的评价和地位,突破以往仅用现实主义一种标准衡量所有作品的削足适履的做法。